在現(xiàn)代電力電子、變頻驅動、LED照明等非正弦波應用場景中,臺式真有效值萬用表成為準確測量交流電壓的關鍵工具。然而,許多用戶忽略了一個核心參數(shù)——交流電壓帶寬,它直接決定了萬用表能否真實反映復雜波形的有效值。 一、帶寬為何重要?
真有效值計算基于對信號全波形的平方-平均-開方處理。若萬用表的交流帶寬過窄(如僅400 Hz),則無法完整捕捉高頻諧波成分。例如,變頻器輸出的PWM波形含有數(shù)千赫茲的開關頻率成分,若帶寬不足,萬用表會“濾掉”高頻部分,導致測得電壓顯著低于真實RMS值,誤差可達10%甚至更高。
二、典型場景中的影響
變頻電機測試:輸出電壓含大量3–10 kHz諧波,低帶寬表(<1 kHz)讀數(shù)偏低,誤判為欠壓;
開關電源輸出紋波:雖直流為主,但疊加高頻交流噪聲,需足夠帶寬才能評估真實波動;
LED驅動器檢測:高頻斬波信號若未被完整采樣,功率計算將失準。
三、主流產(chǎn)品帶寬對比
普通手持表:帶寬通常300 Hz–1 kHz,僅適用于工頻(50/60 Hz)正弦波;
中端臺式表(如Fluke 87V):帶寬約20 kHz;
高端6½位臺式表(如Keysight 34465A):交流電壓帶寬可達300 kHz以上,支持復雜波形精確測量。
四、正確使用建議
在測量非工頻或非正弦信號前,務必查閱萬用表技術手冊中的“AC Voltage Bandwidth”參數(shù);
若信號含已知高頻成分(如變頻器載波頻率),確保帶寬≥3–5倍較高頻率;
對極高頻應用(>100 kHz),應考慮示波器+RMS計算或專用高頻電壓表。
綜上,帶寬是真有效值萬用表“真”與否的關鍵門檻。忽視它,即便標稱“True RMS”,也可能給出誤導性結果。在新能源、智能制造等高頻化趨勢下,選擇高帶寬臺式萬用表已成為精準電測的必然要求。